自从妈妈换了智能手机,我应时代的潮流,也给她下了微信,并教她怎么使用。一开始,她很排斥,觉得高科技产品太麻烦,连打电话发短信也不如以前方便不说,每天自动出现各种东西,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为此,每每给她打电话都要听她埋怨一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抱怨渐渐少了,后来基本就没有了。回家一看才知,她已经非常熟悉,而且玩得亦乐乎。
妈妈的微信好友不过四五十个,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亲人,除了我们家的人,就是她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孩子。妈妈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可能有人会疑惑:六十年代离新中国成立已经十多年了。确实,但是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小,前头还有两个哥哥,六个姐姐,所以算起来她的兄弟姐妹们可不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出生了。那个年代,家家户户为了增加劳动力,都是秉持能生则生的原则,所以像妈妈家这样的大家庭倒也并不稀奇。慢慢地,哥哥姐姐们结婚生子,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他们都是从苦难中走过,彼此之间感情都很好,她就有很多亲人。另一类,怎么说呢,用我们老家的话讲,应该叫交往。有一起读书的伙伴,也有工作认识的同事,概括起来就是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彼此之间又比较亲近常常联系的人。为什么不能称为朋友呢?朋友这个词,现在来说,界限有点模糊。我们的手机里总有很多联系人,我们也都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在干什么大致家庭情况怎么样,但就是从来不联系或者很少联系。
正是这五六十号人,让妈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很少发信息,基本都是用微信发语音。妈妈每天晚上下班回来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完日常家务,然后打一盆泡脚水,开始聊微信。先是把所有群里的语音听一遍,看看大家今天都在说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开始听私发给她的语音,并一一回复,遇上正好在看手机的(通常都有人和她的作息同步),就变成了聊天。这一聊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不能再长,她要按时睡觉),一直到那盆水从热气腾腾到冰凉,年年岁岁日日如此。我好奇,为什么不直接打个电话,这样不是更方便快捷吗,谁知五十多岁的老妈给我上了一课:我也要跟上形势啊!哦,原来如此。偶尔遇上个什么事情,比如过几天哪个亲戚朋友的孩子要结婚了,早上起来就开始聊,一时之间竟连早饭都来不及吃。有次中午十一点左右的时候我打电话时她正在吃东西,我说今天午饭吃这么早,她说是早饭,过几天有个侄女的孩子结婚,她们正在商量婚礼的事情,一时忘记了吃早饭,直到饿得实在忍不了了,才想起自己没吃早饭。我笑笑,这都快成了您的主业了。
有了宝宝后妈妈来帮我带孩子,怕手机对宝宝有影响,带着孩子时她就不看手机了,很多好友发语音电话也接不到,语音信息也不能及时回复。每天晚上都是精疲力尽时打开手机,看到数十条语音,有时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也就来不及回复。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和好友之间的感情,依然每天有很多人找她聊天。我不禁感慨,我的微信里有上千号人,但是私发消息的确是少得可怜,偶尔有事也是文字,感受不到对方的语气神态,也不晓得轻重缓急。
都说科技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这在老一辈人中间好像并不适用。那到底是手机让我们的朋友圈变小了,还是没有朋友了才会想用手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6.com/3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