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渠道客户呢,什么叫渠道客户呢?

什么叫渠道客户呢,什么叫渠道客户呢?

来源:沈阳日报 – 沈阳网络资讯

12月21日,沈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某国内智能汽车品牌在短短六个月内竟非法采集了43万张人脸照片,结果被罚款10万元。那么,这个品牌为何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人脸信息的收集?其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共收集并上传了431,623张人脸照片。

最近,国内一家智能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因其行为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0万元的罚款。处罚的原因是,该公司在其门店内安装了22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以此来统计顾客数量,并分析性别比例和年龄等数据。在今年的1月至6月间,他们共上传了431623张人脸照片。然而,这一行为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同意,也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收集和使用这些信息的目的,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禁让人感叹,面对这项罚款,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10万元罚得一针见血。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披露了一则关于商家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收集顾客信息的报道,许多知名品牌相继上榜。这些商家在店内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捕捉与识别,并为每位顾客生成唯一的识别ID。这些摄像头不仅能够识别面孔,其供应商还能够根据顾客的年龄、性别和着装等信息,分析并推荐专业的营销策略,识别精度相当高。这一智能汽车品牌将数据采集完成后,与超过100家门店进行交流。当顾客觉得刚好心动时接到的销售电话,其实早已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人脸识别技术升级至虹膜识别,消费者能够佩戴头盔进行房屋参观。

去年,抖音上流传着一个热门视频:一位男士在房产销售中心戴着头盔看房,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部信息不被窃取。

房地产公司在卖房时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购房者亲自到售楼处进行实地考察,这被称为“自然到访客户”;二是购房者通过中介来到售楼处,这被称为“渠道客户”。渠道客户通常会享有团购优惠,而房企则需要向中介支付提成。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例如,有些购房者首次访问楼盘时并不满意,但在中介的推荐下,后来对该楼盘产生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究竟算不算“自然客户”或“渠道客户”就变得不那么明确。因此,一些开发商开始尝试引入人脸识别系统,以此来判别客户身份。为了保护自己的议价权,部分客户选择在看房时佩戴口罩。受疫情影响,人们在外出时普遍佩戴口罩,房企的工程师也对识别系统进行了升级,转向虹膜识别。这样,就出现了“戴头盔逛售楼处”的现象。

当然,试图侵犯隐私的并不仅仅是房产销售公司。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在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后决定出去散步,结果还没走进店铺,就已经被墙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锁定了……

每个人的面孔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私人信息。

在消费者未获知的情况下,若人脸信息被收集,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风险的产生。实际上,人脸数据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码等一系列非常敏感的数据。这些信息的泄露或滥用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隐私侵犯和安全威胁。

今年3月,国内某媒体对人脸识别的“黑灰产业”进行了调查,这一领域涉及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和黑客勒索等网络犯罪行为。当在搜索框中输入“人脸识别”、“识别技术”等关键词时,会发现许多相关的QQ群,这些群的成员人数从百人到一千七百人不等,时不时会有新成员加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卖家们公开标价出售人脸识别视频,并承诺这些视频能够通过大多数应用程序的验证。此外,在暗网中,也有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黑产”卖家,明确列出价格: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持身份证照以及人脸点头和摇头的视频,整套售价仅为100元,若购买数量较多,价格则可下调到每套1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为个人信息保护而制定的法律,公民的个人信息将受到法律的保障,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实际上,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不当使用技术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个人安全带来不必要的威胁。根据沈阳晚报及沈报全媒体记者杨硕的报道。

本文章摘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反映作者的个人看法。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负责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369483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6.com/44138.html